项目意向表被直接摆在会场处,一个个投放名片的盒子按“私募”、“企业”、“”分类摆放在休息处,甚至连午间的自助餐厅也成了项目交流的场所……10月20日至21日的两天会期,对于寻找商机的人们来说时间紧迫。 “今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量将会超过中国吸引外资的总量。”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国际资本峰会联合主席龙永图日前在第五届国际资本峰会(ICC2014峰会)上表示,尤其在欧洲,中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剧增,而越来越多的欧洲中小企业也开始到中国来投资。
近年来,中欧关系持续升温——自2003年双方关系由“全面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者之间的合作也全面升级。过去十年,欧盟升级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双边贸易额在2013年上升至5590亿美元,中欧经贸俨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然而,相较其经济总量,中欧贸易往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鉴于此,300余位中欧私募基金、银行、投资中介以及企业的代表直接在现场交流,互寻投资机会。其中不乏毕马威、LVMH、摩根大通、万科等知名企业。据了解,今年峰会上约有1000多个中欧投资项目,领域包括、私募、金融、、能源等。 龙永图表示,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已经由获取国内稀缺的矿产、森林等资源,扩大到高端制造业、通讯设备、运输等。“过去中国的企业害怕到欧洲投资,他们认为自己竞争力方面不如这些国家的企业,但是现在他们发现欧洲有更加成熟的投资环境,更加稳定的商业环境。” 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欧洲投资者的进入。“中国现在处在经济转型时期,未来将越来越重视服务产业的发展,比如金融、保险、银行、贸易、、养老产业、旅游产业、物流产业等。我们希望欧洲投资者能够进入到中国服务产业,帮助中国发展服务产业,就像当年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样。”龙永图说。 不过,资本如要顺利进入到被投资地,仍有重重障碍。 “中欧之间的对话有几十个,但明确的框架却非常少。我们需要明确的双边投资协定,双方的企业界应该督促政府尽快达成。”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凯利·布朗(Kerry Brown)如是表示。除此之外,欧洲各国还希望前来投资的中国企业在标准化方面做得更完善。 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华阳集团总裁成清涛则希望,“投资快车道”能尽快建成。“欧洲国家的准入、许可,这才是我们企业家关心的东西。你把负面清单拿出来,这样我们的企业在进入欧洲的时候才心里有底。另外,企业在欧洲运营的过程中,的确有很多环节很繁琐,例如开户、资金审查等。我们没那么多钱可以洗,都是规规矩矩的投资。” (责任编辑:DF145)
【领先财经网-www.591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