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要 闻 | 财 经 | 科 技 | 理 财 | 社 会 | 教 育 | 房 产 | 汽 车 | 旅 游 | 娱 乐 | 健 康
家 居 | 女 性 | 创 业 | 食 品 | 文 化 | 维 权 | 商 讯 | 城 市 | 生 活 | 商 业 | 营 销 | 游 戏

当前位置 > 主页 > 生活 >
北上广不再是首选 年轻人为何涌向新一线?
时间: 2022-04-07 14:45 来源:成都商报 微博
【字号 】 【RSS订阅】 【打印】 【关闭

  北上广不再是首选 年轻人为何涌向新一线

  “如何留人”成为各地重点思考的新命题

  谁在增长

  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成都、杭州2021年净增人口分别为24.5万和23.9万,位列前二;排名前十的,还有青岛、郑州、宁波、南京等“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北京人口负增长0.4万,上海人口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

  为何增长

  新一线城市既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提供充分的职业机遇;也有咖啡馆、书店、剧本杀、酒吧这样的文化娱乐空间,足够好玩、有趣;另外,这些城市的购房压力相对较小,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体面的生活感受。

  在“北上广深”和“其他城市”之间,年轻人的落脚处如今又多了一种选择——新一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根据已公布的29个重点城市数据排名来看,成都、杭州2021年净增人口分别为24.5万和23.9万,位列前二;排名前十的,还有青岛、郑州、宁波、南京等“新一线城市”。

  老牌一线城市“北上广”的人口增量远不如“新一线”,2021年北京人口继续负增长0.4万,上海人口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

  红星资本局采访发现,人口越来越趋于向省会城市或省内重点城市流动,这也是近十年来出现的重要特征。 而“城市抢人大战”也更加白热化,“如何留人”也成为当下各级主政者需要重点思考的新命题。

  中国年轻人“想开了”

  “北上广有的这儿几乎都有,但那些城市没有这里独有的烟火气。”小杰是山东人,两年前从上海来到成都定居。来这之前,他听过一个段子:手机只有5%的电,别的地方的人可能就着急充电了,但成都人还可以不慌不忙拿手机听会歌。这让他对成都充满好奇。

  定居成都纯属偶然,此前他本有机会落户上海,但过高的房价让他退却了。恰好出现的工作机会,让他把目光投向成都。最打动他的也是房价——天府新区精装新房的价格,绝对“吊打”北上广。

  此前他在上海从事文娱方面的工作,从职业选择来说,小杰认为成都“前景可期”,“机会上是比一线城市少一些,但创新创业的氛围比较浓。”

  选择定居杭州的小爱,毕业后辗转过三个城市,既当过沪漂,也当过北漂,“我备选定居的城市有4个,杭州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来自甘肃的小爱大学毕业在武汉,户口没有迁出,想着出去漂几年再回到武汉定居,那时她从没关注过杭州。“我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去上海。”

  但从上海到北京漂了几年,小爱决定重新规划。她说,这两个城市哪里都挺好,唯一的不足就是“生活成本太高”。

  赶上“新一线”的概念正兴起,小爱选择了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这四个城市作为备选,“虽然情感上偏向武汉,但对我来说就业岗位没有那么多合适的。”除了个人发展因素,她还看重城市居住的舒适度,最终选择了“互联网之都”杭州。

  小爱注意到,原来和自己同为“沪漂”“北漂”的朋友,在工作几年后,都已经重新考虑未来落脚点。

  “现在大家对城市的选择不再只有北上广深了。”小杰发现,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跟他打听成都的生活状态,对来成都定居也是“跃跃欲试”。

  猎聘的《2022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从2017-2021连续五年来中高端求职者投递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占比来看,一线城市呈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45.33%下降到2021年的36.87%;与此同时,新一线城市的投递占比则从31.52%上升到2021年的35.03%,越来越趋近于一线城市。同一时间段,应届生投递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也呈现相似的趋势。

  无论是职位发布量还是投递人数,杭州、成都、苏州都是稳居前三的城市,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

  10年10座城人口增超200万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十年,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量也有追赶一线城市的势头。

  红星资本局对比“六普”和“七普”的数据发现,新一线城市中增量最多的是成都市,10年间常住人口增量达581.89万人,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这一增量仅次于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位居第三。

  人口增量在全国排名第四的则是另一个新一线城市西安。2010至2020十年间,西安人口增加了448.51万人。算上成都和西安,人口增长超200万人的新一线城市,这10年内共有10个。

  过去一年,城市人口增量的排行榜上,新一线城市也处于C位。前十名当中,青岛、宁波、郑州、南京的人口增量,均在10万人以上。

  年轻人喜欢一座城市的原因有哪些?《2021新一线城市Z世代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超过70%的人将“生活悠闲、归属感强,烟火气十足”摆在首位。

  报告认为,受Z世代欢迎的新一线城市有三大显著特征:它们既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提供充分的职业机遇;也有咖啡馆、书店、剧本杀、酒吧这样的文化娱乐空间,足够好玩、有趣;另外,这些城市的购房压力相对较小,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体面的生活感受。

  小杰指出,很多身居成都的外地人说起选择成都的原因时,都会提到一点:即城市的“包容性”。“爱染黄毛染黄毛,爱穿旗袍穿旗袍。”小杰说,当地的步行街春熙路上,你会看到各种奇装异服,但没人觉得惊讶。

  “在这里年轻人更能放开做自己。而且这里的人不排外,这点很重要。”他认为,这也是成都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转变过去“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想法。他们不再盲目扎堆一线城市,而是更注重一座城市是否适合自己。

  小爱不太认同老生常谈的“逃离北上广”,“不如说年轻人正在舍弃‘北上广’,选择维度也多样了。”他们选择城市不仅仅是看城市GDP、经济排名等宏观指标,而是更看重微观体验上的物价、文化氛围等是否“合胃口”。

  抢人大战愈发白热化

  在这次城市排名中,老牌一线“北上广”的风光不再——2021年三座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只有7.7万人,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而在过去十年,这三座城市平均每年人口净增加起来超过百万人。

  尽管增速明显放缓,甚至人口流失,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认为,传统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并未下降,而是一种人口主动调节的结果。“过去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对一线城市都有人口红线的划定,其中北京上海比较严格,广东深圳到红线还有距离,所以人口调控相对宽松。”

  杨舸指出,京沪人口流动情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外来人口的减少,“常住人口当中,外来人口的比例以及总量都在明显的下降,而且它是更早于且更快于常住人口的下降。”这源于北京、上海采取一系列的疏解措施。比如北京,2014年提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后,制造业、批发市场等退出北京,这也导致大量流动人口流向其他地方。上海前几年也有相应的“产业结构负面清单”出台。

  放到全国大背景来看,人口增速放缓也是普遍现象。“即便是以前增长特别快的地区,增速也在下降,这是总人口态势决定的。”杨舸说。

  在此背景下,人口流动特别是年轻人的流向,无疑将是城市乃至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不只是北上广深、新一线,现在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都有很强的动力加入新一轮的抢人大战。”杨舸说。

  今年2月,浙江率先发动,出台了三个政策,包括本科学历可在杭州市“随意落户”;到浙江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还有“政府代偿”措施。

  最难落户的北京上海,也在这两年相继放宽落户门槛引才——上海对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均可享受和“清华北大本科应届毕业生”同等落户政策;北京落户门槛放宽至部分本科,针对7所世界前200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可以“计划单列落户”。

  今年城市落户限制将继续放开。《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出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市落户门槛继续降低。

  除落户放宽以外,还有城市直接打折房价以吸引人才。但杨舸认为,当下的“抢人大战”涉及的范围会更广,重金引才的方式有可能会“失灵”,“盲目用金钱激励,短期有效果,但长期不利于人才发挥应有作用。”

  “现在对城市来说,更重要的是转变环境。”杨舸举例,包括产业环境、人才培育的环境等,以及城市的文化和公共服务这些总体的改善,“用这些来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领先财经网-www.591news.com.cn
    北上,广,不再,是,首选,年轻人,为何,涌向,北上,
    分享组件,请点击:
    推荐新闻:
    ·国美与央视联合开展全国带货直播,将巡回全国31省份
    ·学前亲子消费热起来 在家庭支出中的占比持续增加
    ·印度打车软件巨头Ola收购荷兰电动滑板车公司Etergo
    ·Kiumi:寒冬吃什么都不如吃顿火锅来的过瘾
    ·生活百科:为什么春季更需要空气净化器?
    ·可素:“未老先衰”之人的打脸之惊
    ·台湾地区修订聚乙烯塑料类食品器具容器包装的
    ·台湾地区检出大陆出口菊花中亚胺硫磷和哒螨灵
    ·景德镇:沃尔玛超市买到过期20多天海苔 孩子食
    ·台湾地区将哥斯达黎加自新城病非疫区删除
    新闻要闻>>
    ·贫血吃什么好?
    ·税务总局关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
    ·“女性一定要独立!”“董小姐”发话
    ·BOSS直聘性别差异报告
    ·谷爱凌摘金引爆睡眠话题  武汉“睡
    ·多吃6种食物美白又养颜
    ·春季如何饮食护肤
    ·女性月经期的饮食
    ·早盐晚蜜,简单至上的女性养颜经
    ·红布林创始人徐薇:中国女孩子挣钱能
    ·女性朋友怎么正确清洗内衣
    ·入冬养生宜男冷养女热养
    ·冬季防止双手皮肤干燥的小妙招
    ·“木头姐”称比特币5年内有望达到5
    ·击碎“容貌焦虑” 医美广告强监管落
    热点财经 >>
    ·互联网求职竞争难度攀升,这俩技术岗
    ·亚行下调今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预
    ·2022届毕业生看过来,教育部已为你们
    ·收评:沪指跌4.95%失守3100点 两市超4
    ·广汽菲克“资不抵债”销量骤降逾94
    ·vivo首款折叠屏新机又有新料!
    ·华为获自动驾驶车辆制动专利授权
    ·高德地图发布2022年春运出行预测报告
    ·寻找下一个特斯拉?“木头姐”持续加
    ·中移动拟发行不超8.46亿股,有望成A股
    ·高盛称油价暴跌近乎滑稽:是假设全球
    ·自行车迎“大流行”价格要涨?这个新
    ·多城按揭放款时间变动摸底:深圳最快
    ·猿辅导申请注册“猿服道”商标,此前
    ·青年失业率明显回落,909万毕业生将涌
    科技生活>> ;
    ·教育部: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
    ·教育部等四部门: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
    ·北京: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
    ·张艺谋谈冬奥会闭幕式
    ·20个睡眠休息舱亮相北京冬奥主媒体中
    ·河南发布寒假通知:参加违规培训纳入
    ·SpaceX第三趟卫星拼车专列发车,105个航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和保持作为数字公
    ·陪跑、陪玩、陪学 近六成受访青年体
    ·湘味蒸丝瓜
    ·故宫博物院年票销售将于今日11时30分
    ·匿名社交为何备受年轻人青睐? 超九
    ·优化超纲考试 是“双减”落地生效的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
    ·中消协发重阳节消费提示:警惕身边的
    ·北京环球影城溢出效应明显 商家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