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暑
2021年大暑时间
7月22日22:26:16
农历2021年六月十三 星期四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时应顺应天时,坦然接受太阳的热力,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就是大暑!养生从现在开始:
明日大暑
过好大暑,一年身体健康无病痛!
先收藏,再群发,功德无量!
明日迎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大暑就处于三伏的中伏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最热的时期。
暑热天气易伤身,保健养生有哪些重点呢?
大暑吃三宝
1
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期人们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2
米糟
米糟是将米饭和白米曲发酵,透熟成糟;待大暑时节把它划成一块块,加点红糖煮食,可以“大补元气”。
3
乌梅
乌梅是药食两用的常见果品,酸甜可口,功善收敛,上能敛肺气,下可涩大肠,入胃又能开胃、生津、止渴,最为应季。
酸梅汤做法:以乌梅、山楂、甘草、冰糖为主,可适当加些陈皮、桂花同煮。体寒或脾虚之人可用乌梅与生姜熬成梅姜茶,亦有防暑之功。
大暑喝三粥
健脾防病
暑天药粥种类很多,功效各异,除消暑解渴外,对各种致病菌引起的肠道疾患亦有辅助治疗作用。
1
绿豆百合粥
1.取绿豆2两,入水煮至开裂。
2.加入粳米或糯米适量,煮熟。
3.加入百合一两煮片刻,加白糖调味,即可服用。
功效:绿豆和百合放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清热解暑的功效。绿豆是夏令饮食中的上品,能清热消暑,利尿解毒。若与百合搭配在一起煮,那就是夏季的绝配。
2
马齿苋粥
1.鲜马齿苋半斤,冼净,切成一段段,入清水煮20分钟左右,去渣。
2.放入粳米适量,煮熟,放入少许食盐或砂糖调味,即可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大暑遇中伏,祛湿最佳时,每天喝点它,湿毒全无,一身轻松!
黎黎养身
每天一杯,让你远离湿气,全身轻松
3
薏苡仁粥
1、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
2、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与粳米共置锅中,放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
功效: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虚湿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下肢水肿等。
大暑三防
1
防强光
随着大气环境改变,紫外线强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日光性皮炎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防晒是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对已出现的晒伤,可用鲜芦荟去外皮,取汁涂抹患处,十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2
防暑湿
大暑节气在中伏前后,是一年中地面温度最高、雨水较多的时节,很多地方会出现高于40度的温度,湿气弥漫,老人小儿及高血压、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士需格外注意起居。
尽量避免在中午及下午温度较高时参加户外活动,早晚锻炼时也要注意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
3
防情绪中暑
高温酷热,易动肝火。许多人会有心烦意乱、食欲不振、焦虑失眠等症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情绪中暑”。故而大暑时节更需要调整情绪,静心养生。
饮食上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材,如:莲子、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黄瓜、冬瓜、苦瓜等。
伏天五大忌
1
忌贪凉,祛除燥湿
《黄帝内经》说:“病起于过用,需防因暑取凉。”
电扇、空调有助于人们防暑降温,但是过度贪凉,反而损伤阳气。
开着空调过夜,用凉水冲澡,沐浴后湿着头发入睡……
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中气内虚,令暑燥和湿邪趁虚而入。
容易导致腿脚肿、下肢血栓形成,加速脊柱老化。
2
忌大汗,平衡阴阳
三伏天锻炼,应以微微出汗为宜,最忌大汗淋漓。
古人称作“沾濡汗出”,就是运动到衣服沾湿,而没有湿透的程度,对人体最有益处。
大汗淋漓容易损伤心脏,运动后大量饮水,也会给心肾造成负担。
3
忌生冷,控制饮食
三伏天,最好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饮食不宜过凉,因为寒凉损伤脾的阳气。
4
忌激切,调节喜怒
三伏天,要学会适应炎热,使情志疏泄,预防暑邪致病。
调息凝神,心静自然凉,非常有助于身体健康。
情绪波动过大,容易诱发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引起脑中风。
5
忌潮湿,保持干爽
夏天家里常开空调,若不勤开窗、多通风,很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
除了感冒发烧等常见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可能也是空气不流通惹的祸。
因此,三伏天里,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湿,尽可能让空气流通,保持干燥清爽。
【领先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