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要 闻 | 财 经 | 科 技 | 理 财 | 社 会 | 教 育 | 房 产 | 汽 车 | 旅 游 | 娱 乐 | 健 康
家 居 | 女 性 | 创 业 | 食 品 | 文 化 | 维 权 | 商 讯 | 城 市 | 生 活 | 商 业 | 营 销 | 游 戏

当前位置 > 主页 > 教育 >
网络课程乱象频出: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线上老师能力存疑
时间: 2021-01-22 10: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
【字号 】 【RSS订阅】 【打印】 【关闭

原标题:遇到伪劣的知识产品咋办?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课堂可以搬到线上,网络课堂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短视频等新媒介的兴起拓展了知识边界,更突破了传统教育从业者的范围,似乎人人都能开课。其中有人是高手,有人则是充数的“南郭”。

  教学水平不“在线”

  “新闻=牛死(news),果汁=猪死(juice),牙齿=兔死(tooth),地球=饿死(earth)……”在短视频平台,类似的“搞笑学英语”片段有很多,有些甚至颇受欢迎,视频博主们还收获一批粉丝。但笑过之余,人们也不禁发出疑问:英语真能这样学吗?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传播知识、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网络使有价值的内容冲破教室围墙,迅速广泛地传播,也为非专业教育人士提供了分享知识和经验的舞台,但前提是分享者自身有真才实学,若仅凭浑水摸鱼、滥竽充数,难免让人大跌眼镜。

  为了节省接送孩子的时间,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女士最近给儿子报了网课。“在课上可以和外教对话,希望他从一开始就能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刘女士说。

  然而,初衷并未实现。试听课上,感觉还不错,可到了正式上课,问题就出现了。“安排的外教不固定,导致孩子需要反复适应。”刘女士说,她最不能忍的是,外教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水平根本不“在线”。

  和刘女士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正在北京读大四的小郭。“我从小就有当老板的梦想,打算毕业后创业闯一闯。”小郭告诉记者,他偶然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有指导创业的课程,于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掏了钱。听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其中的内容多是粗制滥造,根本没有实际价值。“讲课的老师看起来既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也缺乏在商场实战的经验。”

  记者调查发现,外语学习、职业资格考试等在线课程五花八门,不少消费者反映课上频现明显错误、课程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

  知识产品很难标准化

  海量的知识和零碎的时间,加上移动支付普及,让知识付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防疫期间,线上学习需求高涨,“南郭先生们”有了可乘之机。据调查,74.7%的受访者购买知识类产品后遇到过与预期不符的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所谓的“老师”往往是利用了人们追求速成的心理需求,用“10天轻松搞定口语”“30天快速拿下证书”等博人眼球的话语引发关注。实际上,课程设置并不科学合理,教学方法也很奇葩。与其说注重效果,不如说看重收益。

  部分老师的教学资质和履历掺水严重。他们通常把简历包装得光鲜亮丽,打造名师“人设”,比如,从某国际名校毕业,曾在某顶尖大学任教,在某学科领域深耕多年、颇有建树等。有的还在教师合格证与资格证上做手脚。

  客观来看,与实物商品不同,像课程内容类的知识产品很难标准化。对零基础的消费者而言,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很难评判,这也为网络课堂的监管增加了难度。

  专家们表示,知识在线上普及,人们希望看到更多有价值的“干货”,而不是打着教学旗号骗人牟利。

  在线课堂除了学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一开始路子走歪了,后面想改就难了。”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于艳新说。

  消费者须提高分辨力

  “数字经济呈现出来的一个特点就是虚拟场景交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在此场景下,有些机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导致线上课程不符合预期,这就需要平台介入监管,提升透明度。

  在老师教学资质上,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已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应在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包括外籍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经历。

  业内人士表示,为知识付费也属于消费行为,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保护。如果人们在上课过程中发现被欺骗,发现课程内容与宣传内容不符,机构有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应及时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面对鱼目混珠的网络课程,激浊扬清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颜旭建议出台红榜制度,定期对符合规范、有良好资质和能力的线上机构进行公示。

  “一旦有教师无证上课等违法违规行为,还应严肃查处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对于新媒介上的视频博主,专家们认为,一方面政府部门和平台应强化日常监管,增加举报途径,如发现违法违规及时查封;另一方面,消费者更须擦亮双眼,提高分辨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领先财经网-www.591news.com.cn
    网络课程,乱象,频出,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原,
    分享组件,请点击:
    推荐新闻:
    ·南昌中小学劳动教育出新规 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在线教育平台趣记忆宣布获的近4千万战略融资
    ·百度"高考放心搜计划":实现智能估分
    ·湖南7家企业为非法开采稀土洗白 涉案金额达7.
    ·北京发布重污染橙色预警 109家企业停产减产
    ·北京楼市超9万套库存压顶 近30个月的库存量最高
    ·上海松江将开展跨境电商业务试点
    新闻要闻>>
    ·冬季防止双手皮肤干燥的小妙招
    ·“木头姐”称比特币5年内有望达到5
    ·击碎“容貌焦虑” 医美广告强监管落
    ·真爱!公主嫁平民 日皇室女性为何这
    ·喝猪肚粥健脾益气和胃
    ·减轻孕期腰酸吃猪腰营养粥
    ·福特董事长之女将出任全球品牌营销总
    ·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4成
    ·女人吃什么维生素养颜,这些一定要知
    ·孕早期胃口不好这样吃保证营养
    ·2021中国医美抗衰消费趋势报告
    ·减肥好帮手:鳕鱼萝卜汤
    ·国家药监局:“刷酸”需在医疗机构开
    ·吃足优质蛋白质让减肥更容易
    ·美国优步外卖司机送餐途中发现中了
    热点财经 >>
    ·自行车迎“大流行”价格要涨?这个新
    ·多城按揭放款时间变动摸底:深圳最快
    ·猿辅导申请注册“猿服道”商标,此前
    ·青年失业率明显回落,909万毕业生将涌
    ·京东:2022年校招生涨薪35% 尖端技术应
    ·互联网公司校招大幅增加入职名额:核
    ·职校生逃离工厂,超6成受访者表示毕
    ·优质岗位吸引应届毕业生留汉就业
    ·特斯拉CEO马斯克:中国汽车制造商具备
    ·传哈啰出行正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 估
    ·成都京东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成立,经
    ·OPPO公开机器人相关专利:可适应不同
    ·2021年全球5G网络基础设施收入将增长
    ·李锦记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逝世,享年
    ·小面馆跑马圈地大举开店
    科技生活>> ;
    ·匿名社交为何备受年轻人青睐? 超九
    ·优化超纲考试 是“双减”落地生效的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
    ·中消协发重阳节消费提示:警惕身边的
    ·北京环球影城溢出效应明显 商家布局
    ·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在深发布
    ·北京环球影城开业了!全国主题乐园相
    ·明晚夜空将上演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奇
    ·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我和我的父辈》
    ·德尔塔病毒为啥这么毒?轻松读懂变强
    ·北京电影节官宣 易烊千玺为宣传大使
    ·华为获自动驾驶车辆行为规划专利授权
    ·美股周二:滴滴暴跌近20% BOSS直聘跌逾
    ·欧洲首个教育科技“独角兽”诞生 软
    ·北京高考成绩将于6月25日公布 志愿填
    ·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ordstown资金告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