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葛时配”挑战第三方 能否开创下一个12年?
http://money.591hx.com 2014-11-24 9:40:11
【 】
“现在一切转型都在谋划之中,中国银联现在只占有银联商务的部分股权,甚至不排除未来全部脱手的可能性。” 中国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之间纷纷扰扰的话题仍在持续发酵。
眼下,走到了改革临界点的支付行业,正在交给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一个棘手的问题,以何种姿态迎接支付清算市场放开的那一刻。 最新的消息显示,这一节奏在逐步加快。10月29日,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 而在支付清算市场放开之前,银联不得不面对,来自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业大佬加码移动支付业务,动作频频;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正跃跃欲试,伺机突围。 “大船难调头”的转型压力正在银联的高层间交替。10月28日,银联高管层面酝酿半年之久的人事变动也终于尘埃落定。原董事长苏宁届满卸任,原副董事长兼银联董事长葛华勇接棒掌舵人。这也是继去年秋天时文朝 “空降”银联之后的第二次高层人事大变动。 葛华勇和时文朝的崭新组合,又将引领银联如何面对下一个12年? 巩固线下收单“阵地” 11月中旬,银联下设的业务委员管理会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违规整改相关要求的通知》,要求成员机构准确报备绕银联转接交易迁移信息,并明确给出时间表,要求在今年的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的迁移工作。 虽然已是旧事重提,但相关通知一出,依然再次将支付行业推上了舆论的至高点。 据周报记者了解,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加入银联的时候已经同意了相应规则,因此银联此时发文要求其遵守规则本是无可厚非。但仍有业内人士认为,仅凭银联采取的这种阶段性严厉措施,或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支付收单行业混战的状态。同时,面对支付市场即将开放的事实,银联或许也更加希望借此巩固其在传统线下收单业务上的龙头地位。 某位支付行业业内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直言,之所以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也是由于在线上线下支付场景逐渐模糊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到市场化利益驱动,对于手续费利润分配比例不满而导致的。 该人士表示,“众所周知,现在线下收单行业刷卡手续费按照7:2:1的比例来分配的。也就是1块钱的刷卡手续费银行收7毛,收单机构2毛,银联赚1毛。但是,线上支付的费率是没有所谓的721规则的。” “目前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做线上支付为主的。而在做线上支付时的利润,就只有第三方和银行两者共享。通常第三方支付机构会和银行去谈一个收入分配比例,比如6:4 或者5:5,或者也可能是按照年费的形式给到银行,合作方式非常的灵活。” 显然,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的背景下,特别是近期出现了“二维码支付”等新兴支付手段之后,关于各方利润分配的问题,开始引发市场参与者的不满。 某大型第三方支付企业从业人员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如果用户在全家便利店的某个门店扫一个二维码,用二维码进行支付,这就很难界定是线上还是线下。随着类似的支付场景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就会普遍觉得,如果可以赚5毛,为什么只去赚2毛。更何况从现在整个行业发展的情况看,线上线下的界限可能越来越模糊。” 而在目前的线下收单市场中,一旦第三方机构直连银行,一直被认为是“躺着赚取”交易费用的银联,自然要对自己的利益进行“维权”行动。 近年来,多家银行机构也曾因“违规操作”而受到严厉处罚。 据业内人士介绍,出于揽储的需求,银行也成为了这场混战中的一员,并绞尽脑汁通过各种方式,绕过银联与第三方支付直连。 而根据发改委 2013年的规定,刷卡手续费分为四个等级,如餐娱类的手续费是1.25%,民生类手续费0.38%等,如果非收单机构直接与发卡银行连接,不但绕过了银联还会两方私定一个价格,或是打包售卖通道费,这个价格要比发改委的定价低很多。 上述支付行业人士表示,“虽然细则仍未落地,但未来肯定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银联近期亮出的一些阶段性的严格措施,应该是由于在目前市场开放迫在眉睫的情况下,在第二家清算组织进场之前,巩固自己原有的地位。” 加码移动端布局 在银联旗下众多子公司中,银联商务主要做线下收单业务,另一家子公司银联在线(chinapay)则主打线上支付业务。 但从目前的行业格局来看,互联网支付领域里,仍然是支付宝以明显领先的姿态傲视群雄。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3季度》,今年第3季度互联网转接平台的交易额达到26273亿元,环比第2季度增长14.3%。第3季度,互联网转接平台的支付宝、银联、财付通分别以37.31%、32.07%和15.06%的市场占比位列前三。 今年2季度时,互联网转接平台的交易额为22993亿元,环比增长5%。这其中,仍然是支付宝、银联、财付通分别以35.25%,33.54%和15.51%的市场占比位列前三。 而从互联网收单交易规模来看,支付宝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互联网收单的交易规模为19946亿元,环比增长率为1.8%。其中,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分别以42.4%、19.05%和16.78%%占据市场前三位。 同时,易观智库还分析认为:“由于支付宝已经将业务重心转移到移动支付,其互联网支付的市场份额下降明显,互联网收单前三家的占比也是近一年来首次低于80%,而银联商务则因为6月份的强力促销份额增长明显。” 无疑,移动支付端是新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银联在多次整顿线下业务的同时,也并没有忘记局移动端市场。 几乎在同一时期,11月17日,苹果公司宣布,旗下应用商店app store开始提供中国银联支付业务。这意味着,中国内地的苹果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带有银联标识的储蓄卡或信用卡进行支付,不再必须使用信用卡或充值购买的方式。 11月19日凌晨,苹果应用商店即出现多款应用降价销售,只要1元钱,就能买到此前十几元的app,这也很快被解读为,是苹果针对银联支付推出的促销手段。 有分析人士认为,鉴于中国银联的银联卡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拥有量,苹果与银联合作,目标锁定的还是用户。更加便捷的支付有利于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而此刻开启一场app促销无疑是很好的催化剂。待中国用户的付费习惯培养起来,苹果和中国银联便可实现双赢格局。 新业务的营销推广成果如何,自然还需时间来检验。但近年来,银联的优势仅停留在传统业务范畴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时文朝担任总裁的一年里,尽管转型的口号被频频提出,但从业绩表现来看,无论是斥资2亿元的银联钱包,还是“62、重阳节”等营销卖点并没有如预期获得广泛认可。 有市场人士直言:“光钱砸不是办法,真正需要的是发挥市场化精神,找到市场痛点。” 另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称,“有接近银联高层的人士指出,在银联内部,创新与保守是交互的两股力量,银联受惠于体制身份带来的福利,也受体制之限难以发挥市场化精神。很多领导,初到银联的时候都很有市场化的精神,但时间一久,就会发现,很多工作的推进似乎运用行政的手段和方式更为奏效。” 行业市场化步伐加快 支付行业“市场化”的节奏似乎在逐渐加快。 10月17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在“价格体系重塑——卡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央行正在研究新一轮银行卡调价的方案。“借贷分离”、“统一商户类别”、“线上线下统一定价”等呼吁已久的改革方向都一一被提及。 这些,也一直被业界视为整治支付市场乱象的根本措施。 紧接着,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 一直以来,市场对于银联所谓的同时担任“裁判员”和“参赛选手”的身份质疑已久。对于究竟应该如何理解银联的身份,近日出席互联网大会的樊爽文给出了明确答案。 樊爽文认为:“银联充其量与传统的国外银行卡机构一样,只是一个行业或会员性质的组织,加入这个会员就要遵守相应的规则,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说支付机构或者其他的会员单位加入银联的时候已经认可了这些规则,它们应该是要被遵守的,这个是一种行为,没有任何的异议。” “大家还是有一个误解,从银联的角度来看,它不是一个监管者,当然要看监管者的定义是什么样的,如果是行政监管,银联远远够不上。” 中国银联内部人士则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银联商务的出现是顺应了当时的历史需求,应该辩证的看待眼下的争议。” 该人士表示,“多年前,并没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存在。并且那时的pos机也很贵,发卡量也不大,没人愿意做收单业务,因为收单根本赚不到钱,于是银联商务顺势成立。现在一切转型都在谋划之中,中国银联现在只占有银联商务的部分股权,甚至不排除未来全部脱手的可能性。” 虽然前路将充满坎坷,已走完12年历程的银联,似乎已能够非常坦然面对当下种种变化。或许正如时文朝在银联12岁生日时意味深远的致辞那样,“对于追求卓越者,时间从来都改变不了什么。” 转型压力交棒“葛时”组合 10月28日,中国银联董事会宣布,原董事长苏宁届满卸任,继任者是副董事长兼银联国际董事长葛华勇,酝酿半年之久的人事变动尘埃落定。 这也是继去年秋天时文朝“空降”银联之后的第二次高层人事大变动。 短短1年之内,完成了中国银联葛华勇和时文朝的崭新组合,又将引领银联如何面对下一个12年。这无疑都给银联的下一步转型平添了许多想象。 据记者了解,新任董事长葛华勇、总裁时文朝,与前任董事长苏宁、前任总裁许罗德一样,都拥有深厚的央行背景。 资料显示,葛华勇在离开国际货币组织(imf)之后,自2009年4月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司司长。并刚刚于今年5月到任银联国际担任董事长,兼任银联副董事长。5个月之后,葛华勇升任中国银联董事长。 而总裁时文朝在空降银联之前,曾担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的职务。其之前对中国银行间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过去六年间,中国债券市场异军突起,由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已成为了中国企业债务融资的市场,占企业类总余额的六成以上。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任银联不久,时文朝就公开表示,在银联将展开自己的“二次创业”,更加紧密地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商户和持卡人开展合作与创新,赋予“竞—合”关系新的涵义。几乎定调了银联的转型方向。 此外,时文朝还对银联的将来提出了四大战略定位:“要做全球银行卡转接清算服务的提供者;要做银行卡产业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和推广者;致力于成为银行卡产业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有志于成为中国支付产业国际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到任一年来的一系列转型动作,让业内人士对时文朝的创新能力及魄力并不担忧,但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新的领导班子能否为银联注入新的活力还需时间检验。 (责任编辑:df150)
【领先财经网-www.591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