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昨日午间公布了新上映电影《匆匆那年》的票房收入。上映短短11天,《匆匆那年》就创造了4.52亿元的票房收入,远超同期上映的《我的早更女友》、《撒娇女人更好命》等影片,甚至超过公司2013年度营业收入的50%。青春题材影片再度向市场证明了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昨日午间公布了新上映电影《匆匆那年》的票房收入。上映短短11天,《匆匆那年》就创造了4.52亿元的票房收入,远超同期上映的《我的早更女友》、《撒娇女人更好命》等影片,甚至超过公司2013年度营业收入的50%。青春题材影片再度向市场证明了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光线传媒参与投资及发行的影片《匆匆那年》于12月5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上映前3天票房就突破2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5日24时,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11天,票房成绩已超过4.52亿元。青春题材影片的火热为影视上市公司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和利润。
2013年4月,同样由光线传媒投资发行的《致青春》还未正式上映,就已经开始拉动光线传媒的股价上升。当年4月21日,《致青春》举行看片会,4月22日光线传媒冲击涨停,4月23日股价再度封于涨停位。一周之内,光线传媒连续在22日、23日两日登上交易异动榜。
2013年5月,光线传媒公告,《致青春》在大陆地区上映12天,票房成绩已超过5.2亿元,超过公司2012年度营业收入的50%。随着《致青春》票房的不断攀升,当时光线传媒的股价一路上扬,由2013年4月最低时的18.03元/股上涨至30元/股左右。
不过,昨日市场对于《匆匆那年》票房破4.5亿消息的反应却略显平淡。光线传媒午间公布消息后,股价最高上涨1.41%后随即回落。收盘时,光线传媒股价为24.6元/股,下跌0.73%。
从去年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到今年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青春题材影片已开始展现其强大市场号召力。青春题材影片的火热也与主要观影人群的构成有关。
事实上,电影市场已经在向“票房潜在”人群倾斜。目前,80后、90后已成为主要电影观众。其中,女性对票房的贡献比例又占到50%以上。此前的上海电影节论坛上,就有业内人士直接阐明女性观众才是如今电影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而在女性贡献票房的电影中,青春类型的电影又占据主要部分。以《小时代》为例,其观众接近70%都是女性。
青春题材影片产量越来越多、票房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齐全。光线传媒表示,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票房收入以中国大陆地区各地电影院线正式确认的结算单为准。公司就该影片取得的财务收入将按照票房收入分账比例,以及公司与其他合作方签署的相关协议的约定进行计算。 (责任编辑:DF127)
【领先财经网-www.591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