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跌出前三 广发证券两融或缩水千亿元】截至10月15日,已公布9月财务数据的21家上市券商中,营收及净利润环比大降50%至70%的大有人在。其中净利润环比跌幅最大的是山西证券(002500.SZ),跌幅达133.79%。而在上半年净利润增幅超400%的广发证券(000776.SZ),9月的营收及净利润排名均跌出前三名。净利由5月份18亿元的峰值跌至9月份的3.07亿元,第三季度业绩下降已成定局。
深秋已至,寒意渐浓。各大券商更真切感受到股灾之后的刺骨冷风。截至10月15日,已公布9月财务数据的21家上市券商中,营收及净利润环比大降50%至70%的大有人在。其中净利润环比跌幅最大的是(002500.SZ),跌幅达133.79%。 而在上半年净利润增幅超400%的(000776.SZ),9月的营收及净利润排名均跌出前三名。净利由5月份18亿元的峰值跌至9月份的3.07亿元,第三季度业绩下降已成定局。其中的“元凶”正是上半年成为广发净利润“发动机”的业务严重缩水。
有券商分析人士预计9月两融余额或将进一步走低至400亿元附近,缩水近千亿元。而第三季度去场内杠杆则迫使券商两融业务短期由扩张直接转为收缩。 9月净利环比降52.76% 据统计,已有21家上市券商公布9月财务数据,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0.11亿元,环比减少16.01%;累计实现净利润47.12亿元,环比减少24.48%。 广发证券9月份业绩数据亦持续大比例缩水。其9月份的营业收入由上月的19.81亿元降至10.87亿元,降幅为45.12%;净利润由6.5亿元降至3.07亿元,降幅为52.76%。这与上半年的业绩数据形成强烈反差。截至6月末,广发证券营业总收入197.2亿元,同比增长325.38%;净利润84.06亿元,同比增长401.85%。 数据显示,广发证券两融规模曾连续居全行业首位,至6月份已由去年底的643.56亿元极速攀升至1388.97亿元的高峰。但在此后的7月~8月,其两融余额又打回原形至642.75亿元。 自2014年开始,广发证券发力融资融券业务。在收入比占近三分之一的自营业务中,其融资融券利息收入为26.36 亿元,同比增加126%。期末融资融券余额为643.56 亿元,同比增加222.7%。2015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2%。其中,利息收入(融资融券)增加16.74 亿元,虽然不是上半年盈利增长的主力,也贡献斐然。 进入2015年,广发证券两融规模更像是坐上直升机,融资融券余额至2月末为720.27亿元,已超越行业龙头、而跃居首位。6月更是冲到1388.97亿元的高度,缔造2011年开设两融业务以来的业界神话。 广发证券的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广发证券两融规模大幅增长的主要源于管理层比较重视两融业务,广发证券对两融业务投入非常较大,资金较为充足。甚至在4倍杠杆率的前提下,广发证券仍有千亿规模的融资额度。 两融余额或缩水千亿元 股灾前夜,沪深两市两融余额已超过2.2万亿元,股市处于“疯牛”状态。不过,券商的热情未减,因为两融业务为券商贡献了丰厚利润。广发证券上半年净利润猛增四倍的数据已能说明问题。 其后,监管层清理伞形信托及P2P场外配资,最终演变为市场暴跌。券商两融业务急刹车导致追尾声四起。首当其冲的正是冲在最前面的广发证券,其两融规模由7月开始掉头急转直下。 7月至8月的数据表明,广发证券两融规模一路由最高峰的1389亿元跌至8月的642.75亿元,缩水幅度达53.74%。业界人士预计,广发证券9月两融余额会进一步探底至500亿元至400亿元附近,缩水近千亿元。 不过,广发证券没有对这一“预测”作出评价,亦没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供更详尽的数据,称目前处于季报敏感期,不便回复。 最新数据显示,两融业务缩水已对券商业绩产生较大冲击。广发证券8月、9月份营收及净利润数据接连下跌,9月份甚至跌到3亿元,仅为5月高峰值的16%,刷新其年内单月净利润最低记录。 更大的问题是,第三季度去场内杠杆已迫使券商两融业务短期由扩张直接转为收缩,由此带来的业绩冲击亦无法躲避。 按通行的融资8.35%测算,当两融余额一直维持在2.7万亿元的高峰时,券商行业一年可收利息1892亿元。而目前两融余额已减至9000亿元上下,券商一年的利息收入缩水超60%。 包括广发证券在内的券商第三四季度业绩下挫已成定局。以广发为例,7月~9月累计净利润17.35亿元,比二季度少赚了34.29亿元,环比减少66.4%。 孙婷则分析称,广发证券下半年净利润增速将放缓,2016 年净利润同比将小幅下滑。 如何解决业绩下滑的问题就成为广发证券面对的首要难题。记者就上述问题到广发证券了解详情,但广发证券有关机构回应称,不便回复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转型压力突显 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是,由于前期“管理层比较重视两融业务”,广发证券的两融规模急剧推高。因而,在两融余额跌去超六成之后,剩余流动性带来的运营压力突显。 数据表明,自2014年以来,广发证券在创新业务方面的多项业务指标增长显著,其中两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7.28%,两融余额同比增长222.70%。 广发证券去年的年报显示,公司业绩的主要贡献点来自投行业务和包括两融业务在内的信用业务。为发展两融业务,广发证券在去年底曾上调两融规模上限,将公司两融业务规模的上限由700亿元提高至1000亿元。 至今年4月,广发证券再度将两融业务规模的上限提高至1600亿元。为了补充高速增长下紧缺的流动性,广发证券又将H股募集的巨量资金砸进两融业务,金额多达140亿元。 然而,自7月份以来,券商的短期融资融券数量和规模创出了近五个季度的地量,而更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 至8月底,广发证券的两融余额较6月底减少了746.22亿元。这也意味着,其手头的流动性资金较前两月激增600多亿元。除去部分募集的资金,广发证券有近500亿元的流动性系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融积聚的。 有分析人士称,各券商现在面对的难题是,如何化解之前两融业务中从“吃利差”到“付利息”的流动性困境。据称,如按5.6%的融资成本计算,券商再以8.35%的融给投资者,也能获得2.75%的利差。而现在非但不能获得利差收入,还要向资金供应方支付高额利息。 据了解,为应对两融业务下降对业绩造成的压力,广发证券在尝试对两融业务进行逆周期调节。从9月22日起,广发证券已恢复等11只证券的担保证券资格,并恢复、的标的证券资格,同时对两融业务展期。 孙婷则建议,在“后股灾时代”,转型中的广发证券需要在股票质押、发行资管产品及境外投资等创新业务方面加大布局。 广发证券总裁林治海也曾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加大转型力度,为股东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DF155)
【领先财经网-www.591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