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要 闻 | 财 经 | 科 技 | 理 财 | 社 会 | 教 育 | 房 产 | 汽 车 | 旅 游 | 娱 乐 | 健 康
家 居 | 女 性 | 创 业 | 食 品 | 文 化 | 维 权 | 商 讯 | 城 市 | 生 活 | 商 业 | 营 销 | 游 戏

当前位置 > 主页 > 要闻 >
居民收入成为制约消费绊脚石 新型消费蓄势待发
时间: 2020-09-14 09:53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 【RSS订阅】 【打印】 【关闭

  原标题:居民收入成为制约消费绊脚石 新型消费蓄势待发

  见习记者 贺觉渊

  9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消费因疫情受到较大冲击,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当下居民收入下降成为了制约消费恢复的关键因素,居民间收入差距正逐渐拉大,正形成恶性循环,应重视改善居民收入水平,以结构性对冲政策来改善现状,促消费、托底线。此外,也应借此机会,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型消费。

  居民收入下降

  成制约消费关键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3亿元,同比下降1.1%。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59亿元,同比下降9.9%,降幅接近两位数。在我国目前以经济复苏为基调、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恢复的发展过程中,消费数据的缓慢恢复显得格外刺眼。

  谈到国内消费恢复缓慢的原因,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首先都提到疫情冲击导致了居民收入下降,从而制约了消费。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就告诉证券时报记者,2020年上半年全国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1.3%,考虑到债务利息等支出刚性,居民不得不大幅压缩非必要型消费支出。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团队通过电话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今年2~5月启动了两轮2020年疫情专项调查。调查团队最后得出结论:居民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减少是制约消费复苏的关键因素。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3月的调查中,受访居民预计2020年全年消费将较2019年减少9.4%;而到5月,这一减少幅度已增至17.3%。其中,年收入3万以下和3万~5万的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减少幅度更大。此外,低收入群体的金融资产也不足,面临流动性约束;而高收入群体受疫情影响其预防性储蓄增加、享受型消费出现负增长。

  与调查团队预期不同的是,疫情恢复后所谓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出现。在2月开始的第一轮调查之后,团队发现低收入群体无钱消费而高收入群体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5月开始的第二轮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且情况较前期更为严重。

  随后,甘犁进一步对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了一项调查结果,居民消费预期悲观主要原因是居民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的减少,特别是边际消费意愿高的低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受到的冲击大于中高收入阶层,社会收入差距在疫情后进一步扩大。

  对此结果,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给出了一个解释,典型的高收入人群就业多分布在互联网、IT、金融、媒体以及一部分制造业等领域,本身受到的疫情冲击较小,收入并未出现明显缩减,而中低收入群体所在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等行业受到的疫情冲击大,收入缩减明显。

  在甘犁看来,疫情导致居民收入普遍受到冲击,低收入人群受冲击更大,导致企业需求下降、订单不足,从而又导致居民就业和收入受到影响,反过来再影响到需求。订单不足+收入下降+收入差距扩大形成一个恶性的小循环,而这个恶性小循环必将影响国内大循环。

  以结构性

  对冲政策改善现状

  要改善当前居民收入下降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专家们认为,自然是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施策方向。

  “面对收入和消费的结构性问题,就需要结构性的对冲政策来缓解。”陶金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针对限额以下的终端消费、线下服务业的收缩,在防控疫情不放松的前提下,应该重点聚焦这些领域的持续支持。在财政政策方面,促消费、收入补贴政策有必要继续推进,或者至少保持一定的力度底线。另外,保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也有助于保住就业、增加消费收入。在货币政策方面,结构性、跨周期的调节更为重要,持续扶持中小微企业,保住市场主体和激发经济活力。

  伍超明认为,要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关键还是要提高其收入水平。首先是继续加大稳就业的力度,落实帮扶中小微企业政策,让资金真正进入这些企业中,稳定好基本盘;其次,可以适当加大财政资金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支持灵活创业就业;最后是进一步完善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提高消费意愿。

  甘犁建议,若要真正落实保民生和拉动宏观层面更大范围的消费需求,政府有必要在全国层面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一次性消费补贴,通过现金、消费券或是代金券的形式发放,并保证一定的力度与覆盖面,以此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最终刺激消费带动经济良性循环。

  新型消费

  将成为消费新常态

  针对处于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消费,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指出,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支撑了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要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更大释放内需,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

  “推动无接触式、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首先是短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消费恢复速度,便利居民消费的同时也能激发消费潜能,缓解消费需求明显滞后于投资需求和工业生产的状况。”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其次是中长期内能加快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推广,形成新型消费和新型基建良性互动,加速我国产业和消费升级,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助力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另外,新型消费还能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潜能,提高就业吸纳能力。

  陶金相信,推动新型消费,能够有效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熨平了极端事件对消费习惯的冲击,稳住消费基本盘。新型消费结合了互联网,增长迅速,覆盖的消费和服务领域也在持续扩张,占总体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重要性越来愈大,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加大。另外,新兴消费深度应用信息、智能技术,消费者信息更加完善,消费质量更高,有助于长期的可持续消费升级。

  在伍超明看来,新型消费无疑将成为我国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是科技创新和消费需求升级融合发展的成果,将逐步成为百姓消费的“新常态”模式,更大释放内需和推动消费升级,为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添加活性元素。

【领先财经网-www.591news.com.cn
    居民,收入,成为,制约,消费,绊脚石,新型,原,
    分享组件,请点击:
    推荐新闻:
    ·印度最大车企马鲁蒂铃木因缺芯拟9月减产60%
    ·晚婚如何拉低生育率?这项研究给出一份数据
    ·鸿蒙出世:但华为大考刚开始 需要直面两场战争
    ·养老金17连涨,看你能领到多少?手把手教你算
    ·779 元,特斯拉中国区官网 Tesla 闪电玻璃酒瓶 2 天全部售罄
    ·首付3成变5成?银行将以官方参考价放贷?深圳炒房客真哭了
    ·美团首家AI智慧门店落地北京首钢园区 用无人车送货
    ·大众称在电动汽车领域有望很快超越特斯拉
    ·盒马旗下早餐创新业态盒小马规模化复制 8月集中开店
    ·迪士尼女继承人等80多位富豪呼吁:为了抗疫向我征税
    新闻要闻>>
    ·冬季防止双手皮肤干燥的小妙招
    ·“木头姐”称比特币5年内有望达到5
    ·击碎“容貌焦虑” 医美广告强监管落
    ·真爱!公主嫁平民 日皇室女性为何这
    ·喝猪肚粥健脾益气和胃
    ·减轻孕期腰酸吃猪腰营养粥
    ·福特董事长之女将出任全球品牌营销总
    ·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4成
    ·女人吃什么维生素养颜,这些一定要知
    ·孕早期胃口不好这样吃保证营养
    ·2021中国医美抗衰消费趋势报告
    ·减肥好帮手:鳕鱼萝卜汤
    ·国家药监局:“刷酸”需在医疗机构开
    ·吃足优质蛋白质让减肥更容易
    ·美国优步外卖司机送餐途中发现中了
    热点财经 >>
    ·自行车迎“大流行”价格要涨?这个新
    ·多城按揭放款时间变动摸底:深圳最快
    ·猿辅导申请注册“猿服道”商标,此前
    ·青年失业率明显回落,909万毕业生将涌
    ·京东:2022年校招生涨薪35% 尖端技术应
    ·互联网公司校招大幅增加入职名额:核
    ·职校生逃离工厂,超6成受访者表示毕
    ·优质岗位吸引应届毕业生留汉就业
    ·特斯拉CEO马斯克:中国汽车制造商具备
    ·传哈啰出行正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 估
    ·成都京东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成立,经
    ·OPPO公开机器人相关专利:可适应不同
    ·2021年全球5G网络基础设施收入将增长
    ·李锦记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逝世,享年
    ·小面馆跑马圈地大举开店
    科技生活>> ;
    ·匿名社交为何备受年轻人青睐? 超九
    ·优化超纲考试 是“双减”落地生效的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
    ·中消协发重阳节消费提示:警惕身边的
    ·北京环球影城溢出效应明显 商家布局
    ·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在深发布
    ·北京环球影城开业了!全国主题乐园相
    ·明晚夜空将上演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奇
    ·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我和我的父辈》
    ·德尔塔病毒为啥这么毒?轻松读懂变强
    ·北京电影节官宣 易烊千玺为宣传大使
    ·华为获自动驾驶车辆行为规划专利授权
    ·美股周二:滴滴暴跌近20% BOSS直聘跌逾
    ·欧洲首个教育科技“独角兽”诞生 软
    ·北京高考成绩将于6月25日公布 志愿填
    ·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ordstown资金告急:可